第169章 刘学文的提醒_知否笑长歌
笔趣阁 > 知否笑长歌 > 第169章 刘学文的提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69章 刘学文的提醒

  第169章刘学文的提醒

  “哎。”

  李安应了一声,在刘学文身边坐了下来。

  “能夺的案首,为师甚是欣慰。”刘学文微笑道。

  “呵呵,老师,学生能拿这个案首,估计是那文林郎起了作用。”李安谦虚道。

  刘学文微微摇头,有许世高在,光凭李安那个文林郎的文散官,若是考的不行,肯定是拿不到案首的。

  不过李安能够谦虚也是好事,因此并没有再谈这个话题,而是问道:“你参加了这次县试,你觉得这其中存在舞弊么?”

  李安沉吟了一会,说道:“老师,据学生这段时间了解,这次县试应该存在舞弊的。”

  杨修却直接让人收拾东西,准备班师回朝。

  后来想来想去,李安觉得官家让刘学文作为主钦差,是因为刘学文为人刚正不阿,又和邕王兖王没有丝毫牵连,也不会偏帮谁。

  固然有新政弊端太多,守旧派强烈反对这些因素在,但是和官家性子软弱也有很大关系。

  李安担心刘学文脾气上来,直接把事情给闹大了,影响了前途。

  刘学文深深的看了李安一眼,说道:“身为臣子可以揣摩官家的想法,却不能说出来。你那《三国演义》写的还算不错,虽然有不少瑕疵,却也还算精彩。你那书中杨修是怎么死的,莫非忘了?”

  别说扬州了,就是随便一个县,若是认真查,多少都能查出来一些。

  所谓的大学文凭肯定和古代科举没法比。

  “老师来的路上怕是已经有了打算,学生才学浅薄,就不献丑了。不过学生觉得县试舞弊影响太大,最好的办法还是把事情影响给控制到最小才好。”李安说道。

  因为李安是他学生的原因,他倒是并不像别人那样贬低,去听过。

  刘学文对此倒是并不意外,向李安询问了一些他知道的情况。

  更重要的是杨修能够揣摩曹操的心思。

  但是这种事只能自己心里想想,却不能到处去说。

  “还说什么献丑,这不是说的挺好的么?你继续说,为什么要把这件事的影响给控制到最小?”刘学文说道。

  想想也是,杨修能成为曹操的主薄肯定是个聪明的。

  前文说过,若是官家坚持改革,内忧外患之下,弄不好就有灭国之危。

  后世为了上大学,冒名顶替,花钱买分,找关系等等,屡见不鲜。

  “是,学生告退。”李安闻言起身躬身一礼。

  但无论正史还是演义,杨修之死都和他揣摩君主的心思,又到处乱说有关。

  但是刚正不阿的人都是死脑筋,刘学文作为钦差,李安真担心他把事情给弄大了。

  李安对此倒是没有隐瞒,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刘学文。

  然而这件事却能证明一件事,那就是当今的官家是个求稳的性子。

  “哦?”

  当然了这是演义,正史中杨修是因为和曹植交好,帮助曹植争位。

  刘学文是他老师,也是他现在最大的靠山。

  县试舞弊牵扯甚广,以官家的性子自然不想把事情闹大。

  曹操与刘备相拒于阳平,进退两难,出教令曰“鸡肋”,众人莫解。

  传到曹操耳里,曹操恼怒之下,直接把杨修给杀了。

  刘学文刚正不阿不假,不会偏向两位世子其中一個也是真。

  ……

  刘学文回过神来,看向李安微笑道:“你觉得为师该怎么做?”

  不过这些只是一种假设,也有可能完善新政,改革成功。

  他揣摩曹操心思就算了,怎么可能傻到没有曹操的命令就让人收拾东西准备撤军。

  自从知道刘学文是钦差后,李安一直在琢磨官家的用意。

  刘学文不置可否的说道:“那你觉得官家是个什么态度?”

  刘学文刚刚那番话,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曹操定下的传人是曹丕,觉得杨修这样能猜透他心思的人留在曹植身边,后患太大,就找个借口把他杀了。

  若是刘学文出什么事,李安也落不得好,可谓是休戚与共。

  毕竟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,科举可是直接做官的,完全没有可比性。

  第二天一早,用了早饭,刘学文就让人把两位世子给请了过来。

  虽然两人身份比刘学文高,但这次来扬州,刘学文是正,他们是副,自然需要行礼。

  “见过刘侍御史。”赵统和赵宪拱手一礼。

  刘学文若有所思,好像在琢磨什么。

  揣摩上位心思不算什么,那些朝堂官员哪个不揣摩官家心思。

  “老师的意思学生明白,这不是在老师面前才说说,外人面前学生哪里会说这些。”李安连忙道。

  朝廷派了钦差,牵涉舞弊的官员肯定有所准备。

  “老师,那伱…”

  李安看了一眼刘学文的表情,有些迟疑道:“不知老师接下来有什么打算?”

  别看《三国演义》是后世的四大名著之一,但是这玩意在古代民间流传甚广,真正的读书人对此根本看不上。

  杨修本就是主簿,总揽内外,许多人都以为杨修是在传达曹操的命令,纷纷下令收拾东西准备撤军。

  李安回扬州这么久,肯定知道不少。

  刘学文挥手打断了李安的话,说道:“你都能看出来的事,难道老夫看不出来?刚过易折的道理,为师不用你教。时间不早了,你早些回去休息吧。”

  有人询问,杨修说鸡肋食之无肉、弃之有味,丞相有回师之意。

  但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,什么可能都有,假设也只是假设。

  总不能让刘学文这个正钦差向两个副的行礼吧。

  他做出这种猜测是有根据的,当初改革,官家顶不住压力就叫停了。

  “你能知道这点就好。”刘学文说道。

  见刘学文心里有数,李安也放下心来。

  “学生愚见,以官家的性子,应该不想把这件事闹大。”李安说道。

  看过三国的对杨修都有些印象,杨修出身汉魏弘农杨氏,为人恭敬好学,博学多才。

  李安沉吟了一会,说道:“老师,事情闹大,别的地方的学子肯定会有样学样,这些稍微有点见识的都能想明白,学生就不多说了。最重要的是官家的态度。”

  当然了,两人身份摆在那,行礼也不过拱拱手罢了,不可能像上下级那样躬身行礼。

  “两位殿下多礼了,快快请坐。”刘学文也不拿架子,还了一礼,请两人坐下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clpr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cclpr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